Exhibitions

Exhibitions

Venue
Date

地點:臺大校史館

日期:2023-11-15

~2024-06-30

臺灣大學校總區所位處的「頂內埔庄」,似乎就是300多年前荷蘭人所看到的那個美麗森林。可能於清代時期透過開墾變成一畝一畝的良田,清代三條水圳中的「瑠公圳」與「霧裡薛圳」,而開啟公館這個地方田陌水路交織的景色,本次將藉由300年前的「霧裡薛圳」誕生,談談校總區過去與現在的水文與人的關係。

地點: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美術館

日期:2024-03-26

~2024-06-15

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一同渡海而來的還有許多書畫領域的名家,與台灣原本的漢文化相遇,鑄成今天台灣藝術文化的樣貌。本次展覽包括近40位作者超過60組件的書畫作品。此批展品原為袁守謙(字企止,1903-1992)先生之私人收藏,包括書畫名家汪亞塵、溥心畬、陳定山、黃君璧、臺靜農、劉延濤、王壯為、江兆申等,以及兼善藝文的政治、軍事及教育界人士如吳子深、錢大鈞、宋鍔、梁寒操、譚伯羽、陳雪屏等人之作品(按出生年代排序)。

地點:臺大檔案館

日期:2023-11-24

~2024-08-31

臺大工學院前身為1943年成立之臺北帝大工學部,迄今2023已有80年歷史,本次特展利用檔案館公文檔案,結合工學院的歷史文物、臺大賽車隊的第一代賽車EP1、長2公尺的F-100A軍刀機模型,向普羅大眾介紹臺大工學院的前世今生。

地點:臺大人類學博物館2F特展室

日期:2023-11-03

~2024-02-03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大武壠族小林部落,改變許多族人的生命歷程。有一群族人不畏艱難,在逆境中拾起針線,在臺大人類學博物館的祖傳文物引導下,
一絲一縷、一針一線,繡回先祖們巧手下的繽紛圖紋,找到回家的路。

地點:臺大美術館

日期:2023-11-01

~2024-01-06

中國在至今一萬多年前已經開始生產陶器,燒造高溫施釉器的歷史也有三千多年之久,此次展出的陶瓷器則是框定在周代,即自西周到戰國時期。這包括在攝氏700~800度燒成的低溫陶器(灰陶、黑陶和釉陶),以及以攝氏1200度左右高溫製成的炻器(含高溫無釉製品和灰釉器)。

地點:臺大校史館

日期:2023-10-02

~2024-02-29

為慶祝本校工學院成立80週年,本次展示以帝大工學部校友刊物《鐘韻》及臺大工學院學生刊物《求是》為題,並輔以校史館多年徵集之校史文物選粹,如家具、儀器、書籍、老照片甚至學生證及珍貴的畢業證書,展現工學院80年之歲月,讓我們見證戰前的鐘聲轉為實事求是的工學院精神。

地點:臺大校史館2F川流廳

日期:2022-11-02

~2023-10-02

臺灣有豐富多元的地景資源,孕育出獨特的生物多樣性,也吸引早期住民移居和各方自然探索者來到此地。不管是十九世紀來臺的西方或是後續的日本學者,莫不驚豔於蕞薾小島上的繽紛生態,而留下可觀的記錄和自然史標本。本展覽自國立臺灣大學的博物館群中,精選所典藏臺北帝國大學時期自然史相關標本文物,帶領大家一窺二十世紀初期的臺灣自然史研究樣貌。

地點:臺大校史館2F

日期:2022-03-04

~2022-08-31

150年前,一條看不見的線牽引著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帶著上帝的愛遠渡重洋來到美麗的福爾摩沙傳福音。1872年3月9日馬偕在淡水上陸,以淡水為宣教、醫療、教育的基地,為臺灣建立現代化的里程碑。馬偕第三代柯設偕、第四代柯威霖皆為臺大校友。現在,讓我們用多元視角再認識馬偕與其家族。

地點:臺大動物博物館

日期:2022-02-19

~2022-10-28

你知道可愛的飛鼠如何在野外存活嗎?你知道飛鼠吃素的秘訣跟他的腸道菌朋友很有關係嗎?本館將于宏燦老師與劉勃佑博士在 2020年於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的學術研究內容,轉換為科普知識的展覽,體現大學博物館的精神,帶領大家一探飛鼠與住在他們腸道裡腸內菌的故事!

地點:臺大校史館2F川流廳

日期:2021-11-15

~2022-09-30

什麼樣的記憶,可以從青絲到白首;什麼樣的回憶,可以從彼岸思念回故里……